NB-IoT、LoRa:互為補充 長期共存
Semtech全球副總裁Tony Li曾表示,雖然目前業界都在討論LoRa和NB-IoT的競爭關系,誰將主導未來的物聯網市場,事實上,未來物聯網部署將呈現LoRa和NB-IoT互補覆蓋的局面。
隨著萬物互聯時代的到來,物聯網無疑將成為未來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。作為LPWAN(低功耗廣域物聯網)主要技術標準的LoRa和NB-IoT一直被人們拿來做比較。尤其是現階段物聯網即將大規模商用部署的前夜,究竟是LoRa更具優勢和前景,還是NB-IoT更具發展空間成為產業鏈關注的焦點。
NB-IoT與LoRa的技術特點比較
NB-IoT具備四大特點:
·
廣覆蓋,將提供改進的室內覆蓋,在同樣的頻段下,NB-IoT比現有的網絡增益20dB,覆蓋面積擴大100倍;
·
·
具備支撐海量連接的能力,NB-IoT一個扇區能夠支持10萬個連接,支持低延時敏感度、超低的設備成本、低設備功耗和優化的網絡架構;
·
·
更低功耗,NB-IoT終端模塊的待機時間可長達10年;(如果終端每天發送一次200byte報文,5瓦時電池壽命可達12.8年)
·
·
更低的模塊成本,企業預期的單個接連模塊不超過5美元。
·
LoRa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:
·
大大的改善了接收的靈敏度,降低了功耗。高達157db的鏈路預算使其通信距離可達15公里(與環境有關)。其接收電流僅10mA,睡眠電流200nA,這大大延遲了電池的使用壽命;
·
·
基于該技術的網關/集中器支持多信道多數據速率的并行處理,系統容量大。每個網關每天可以處理500萬次各節點之間的通信(假設每次發送10Bytes,網絡占用率10%)。如果把網關安裝在現有移動通信基站的位置,發射功率20dBm(100mW),那么在建筑密集的城市環境可以覆蓋2公里左右,而在密度較低的郊區,覆蓋范圍可達10公里;
·
·
基于終端和集中器/網關的系統可以支持測距和定位。LoRa對距離的測量是基于信號的空中傳輸時間而非傳統的RSSI(Received Signal Sterngth Ind-ication),而定位則基于多點(網關)對一點(節點)的空中傳輸時間差的測量。其定位精度可達5m(假設10km的范圍)。
·
小結:
LoRa和NB-IoT相比功耗更低,成本更低,能夠滿足物聯網碎片化的應用需求。而NB-IoT帶寬更大,更適合大網覆蓋,不過其只能部署在有長期供電的場景下,而LoRa并不需要。這也意味著,未來NB-IoT做大網覆蓋,而LoRa在NB-IoT上做低功耗覆蓋來滿足各種應用場景需求。這也就是說未來大部分物聯網應用將發生在LoRa上,并通過NB-IoT傳輸數據。
結語
一項技術由紙面到商用離不開一個強大生態系統的支撐。長期以來,物聯網連接技術各自為戰,從芯片到系統各方采用的規范不一,造成大規模部署的瓶頸。
如今,中國電信、中國移動、中國聯通、華為與高通等運營商的陸續部署逐漸構建起了支撐NB-IOT技術產業的生態系統,而Orange、軟銀、Senet和Comcast等各國主流運營商的紛紛運用也使得LoRa技術行業的生態已初步成型。兩項技術均在持續擴大中,使之擁抱萬物互聯的條件慢慢開始成熟。大量的供應商與運營商也在不斷的展開試點,相信日后NB-IoT與LoRa的互補發展將大大推動物聯網技術的革新與進步。